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大全

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大全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科普」暑假季、旅游季,不能说走就走的理由——缺氧缺血性脑病之高山病

来自: 神经内科一病区 康慧 时间:2025-08-19 点击率:

“大夫,我这十来天头懵、头痛、全身乏力,每天就想躺床上,一点儿也不想动。”今天诊室里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

“别着急,你十来天前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吗?”

“就去西藏旅个游,其实到那儿就开始不舒服了,头痛、恶心、呕吐,我们一群十几个人,有好几个都有这症状,想着别扫大家的兴,强忍住旅游完,回来还是不见好转。”

“好的,我知道了,咱先拍个头核磁吧!”

病因找到了!—脑桥右份及小脑蚓部异常信号,考虑缺血缺氧性脑病可能。

暑假季、旅游季,世界那么大,看看需谨慎!!!

一、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因

1.低氧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为特征,如呼吸道阻塞、肺气肿、溺水、呼吸肌麻痹、呼吸中枢抑制、麻醉意外、高山病等,会导致血中的氧气含量降低,无法为大脑提供足够的氧气。

2.缺血性缺氧:大量失血、贫血、碳氧血红蛋白血症、正铁血红蛋白血症等,会使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或血容量减少,导致大脑缺氧。

3.循环障碍性缺氧:休克、严重心衰、心脏骤停等,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使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缺氧缺血性脑病。

4.组织中毒性缺氧:因细胞氧化过程被破坏,脑组织无法利用血氧所致,如一氧化碳中毒、氰化物中毒等,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得多,使得血红蛋白无法有效地携带氧气到身体各处,包括大脑。

5.耗氧过度性缺氧:高热或惊厥等,会使大脑的耗氧量增加,而身体的供氧能力相对不足,从而导致缺氧。

图片2.png

二、高山病的概念

在医学生物学中高原的概念是可以使人体产生低氧应激的海拔高度。按照医学标准,中等海拔 1500 - 2500m;高海拔 2500 - 4500m;特高海拔 4500 - 5500m;极高海拔 5500m 以上。高山病(又称高原反应)是人体急速进入高海拔地区(通常高于2500米)时,因低压、低氧环境引发的生理不适反应。

每个人对高原缺氧的适应能力有一定限度,从平原快速到海拔 2500m 以上,50% - 75% 的人出现急性高山病,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海拔上升速度、高度直接相关。不同海拔症状表现各异,中等海拔一般无症状或仅有轻度症状;高海拔出现明显症状,血氧饱和度低于 90%;特高海拔缺氧症状加重,血氧饱和度低于 80%;极高海拔机体无法适应,逗留久病情迅速恶化。

疲劳、寒冷、精神紧张、饥饿、妊娠、身体素质差或患上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疾病代障、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者易诱发高山病。高山病发病快慢、严重程度和发病率与所攀登高原海拔高度、攀登速度、高原停留时间和个体易感性有关。 

三、高山病的分类

1.急性高山病(AMS)

症状:头痛(最常见)、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失眠、厌食、疲倦。

特点:轻症常见,通常24-48小时缓解。

应对方法:休息、氧疗、药物治疗(止痛、止吐、抗炎等),症状不缓解或恶化者易地治疗。

2.高原肺水肿(HAPE)

症状:呼吸困难(静息时加重)、咳嗽(可能带粉红色痰)、胸闷、极度疲乏。

危险:可致命,需立即下撤就医。

应对方法:中重度症状HAPE需立即下撤(下降500-1000米是最有效方法)、氧疗(面罩吸氧或高压气囊治疗)、易地治疗,药物治疗(硝苯地平降肺动脉压、氨茶碱等),严重者用糖皮质激素,出现房颤用洋地黄和抗血小板药物。

3.高原脑水肿(HACE)

症状:意识模糊、共济失调(走路不稳)、高颅压症状(剧烈头痛、呕吐)、精神症状(神志恍惚、抑郁、兴奋、谵妄)、抽搐、昏迷。

危险:病情凶险,需紧急处理。

应对方法:中重度症状HACE需立即下撤(下降500-1000米是最有效方法)、吸氧(便携氧气瓶可缓解症状)、药物(如地塞米松、甘露醇、呋塞米)、就医(严重时需高压氧舱治疗)。

四、高山病的预防

1.进入高原前体检:重症胃肠道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多种情况不宜进入;基础疾病对高原病发生有明显影响者谨慎进入;心绞痛、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等禁止进入。

2.刚进入高原防护教育:多喝水、多休息,3 天内避免高强度运动;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及冻伤。

3.高原适应性锻炼:限制登高速度;每日海拔攀升不超过300-500米,每升高1000米停留1-2天适应;在中间高度(2000 - 3000m)停留 2 周作适应性锻炼;进入高原后体力活动循序渐进。

4.药物预防:可使用乙酰唑胺或红景天;地塞米松可预防急性高原病,但不常规使用,糖尿病或精神疾病病人慎用;药物过敏或不耐受可考虑布洛芬;硝苯地平可预防高原肺水肿。

5.其他预防方法:吸氧是有效预防方法。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