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以来,高龄被视为手术治疗的重大挑战之一,因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器官功能衰退等复杂情况,手术风险极高。
日前,漯河市中心医院普外五科不畏高龄挑战,迎难而上,成功为一名94岁直肠癌患者成功实施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94岁的左奶奶被确诊为直肠癌时,家人曾陷入深深的焦虑。传统观念中,高龄常被视为手术“禁区”,但这位鲐背老人不仅顺利完成根治手术,还在术后48小时内下床行走,续写生命的可能。
高龄≠放弃:一场与时间的精准赛跑
左奶奶今年94岁,近2月来反复排便困难、腹痛,偶尔还全身乏力。查出直肠癌后,左奶奶的治疗意愿比较强烈,家属也表示“哪怕冒风险也要争取生机”,但她的病情复杂,肿瘤局部较大且已出现不全梗阻,帕金森等基础疾病叠加心肺功能衰退,麻醉耐受度差,手术风险极高。
面对患者及家属恳切的请求,漯河市中心医院普外五科任柯主任团队启动高龄直肠癌多学科联合会诊(MDT)绿色评估通道,麻醉科医师术前仔细评估了左奶奶的心肺功能及储备,床边亲自查看并与家属详细沟通麻醉风险,其专业的素养和贴心的态度让他们坚定了手术的决心。
手术前,任柯及刘融副主任医师亲自和左奶奶及家属沟通手术方式,按照以往的方式,左奶奶这种高龄患者一般要行Hartmann手术,即直肠癌切除后,行乙状结肠造口。这种方式虽然手术时间略短,但是要终身使用造口袋,后续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超高龄患者手术,整个围手术期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器官衰退,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容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在经过详细的沟通和术前评估后,任柯主任决定为左奶奶行Dixon手术,即肿瘤切除后吻合重建消化道,这样术后能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
术后康复:细节处见真章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但高龄患者术后易引发肺部感染、血栓等风险,因此术后康复也极其重要。
任柯主任团队在术后积极为左奶奶安排肺功能的锻炼康复,并在第二天为她行抗凝治疗,同时,适当的镇痛治疗也让她能够及早下床活动。医院护理团队每日仔细评估左奶奶的全身情况,及时和医生团队反馈沟通。术后第5天,左奶奶已经恢复了半流饮食,第8天顺利拔出引流管,顺利康复出院。左奶奶家人由衷夸赞任柯主任团队的医疗技术水平高。
高龄不是肿瘤诊疗的禁区:让医学在高龄患者中更有温度
或许有人问:为高龄患者奋力一搏值得吗?
对一些白发苍苍的患者而言,他们仍然渴望心脏的跳动,不愿被遗弃在时光的暗角。
“我们不仅要治病,更要守护每位长者的生命尊严,”病区郭书姣护士长动情地说,“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我们依然可以既温暖又专业地照顾好每位高龄老人。”
“90岁以上的老人行肠癌手术,说压力不大那是假的,这对我们医疗团队的技术水平、围手术期管理以及麻醉方案的制定都具有相当高的要求。”任柯主任术后如释重负地说道。
当麻醉团队像雕琢艺术品般为百岁老人调整麻醉剂量,当多学科团队为一句“我想再看一次家人”争分夺秒,医学便超越了技术的范畴,成为照亮暮年的灯塔。通过多学科协作、精准医学技术和个体化管理,让高龄患者同样获得根治性治疗的机会。用技术创新打破治疗禁区,让每个生命都能获得符合其价值的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