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器官损伤,人们往往先想到心脏、肝脏或大脑,却容易忽略腹腔里那个看似不起眼的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免疫和储血器官,脾脏一旦受损,可能引发致命风险。今天就来聊聊脾脏损伤的那些事。
脾脏为什么容易受伤?
脾脏位于左上腹腔,像一个扁扁的蚕豆,藏在胃的左后方、左肾上方。它质地脆弱,外面包裹的包膜很薄,而且周围缺乏坚固的骨骼保护,就像一个“易碎品”。当腹部受到外力撞击(比如车祸、运动碰撞、打架斗殴)时,脾脏很容易因挤压或震动出现破裂。此外,患有肝硬化、疟疾等疾病的人,脾脏会肿大变脆,轻微外力就可能导致损伤。
脾脏损伤有哪些信号?
脾脏损伤后,症状轻重取决于损伤程度:
• 轻微损伤时,可能只有左上腹隐痛,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腹痛。
• 严重破裂时,会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还可能伴有头晕、心慌、出冷汗——这是因为大量血液流入腹腔,导致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 如果受伤后数天甚至数周才出现腹痛,要警惕“延迟性脾破裂”,这种情况容易被漏诊,危险性更高。
遇到脾脏损伤该怎么办?
一旦怀疑脾脏损伤,要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平卧,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医生会通过超声、CT等检查判断损伤程度,治疗方式包括:
• 轻微损伤:卧床休息、输液观察,让脾脏自行修复。
• 严重破裂:需要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脾脏损伤?
日常生活中,避免腹部受到撞击是关键:运动时做好防护(如戴护具),开车系好安全带,打架斗殴更是要杜绝。如果有脾脏肿大的疾病,要定期复查,避免剧烈活动。
脾脏虽小,作用不小,重视它的“健康信号”,才能避免这个“沉默杀手”带来的危险。记住:腹部受伤后,持续不适千万别大意!在此,漯河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普通外科二病区)呼吁大家:我们需要关注脾脏,保持健康,如有不适,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