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8日-20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心血管及共患病防治大会(NACCC 2025)上,漯河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王瑾教授率领 19 人团队参会,向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汇报了 "漯河地区合作中心" 的阶段性建设成果。这标志着自2024年6月双方合作启动以来,漯河市中心医院在安贞医院的深度帮扶下,已从技术平移迈向体系化能力建设,为区域心血管疾病防治交出亮眼答卷。
临床合作深化:从单点技术突破到全链条诊疗升级
2024 年 6 月 21 日合作中心揭牌后,安贞医院专家团队迅速下沉临床一线。7 月 8 日,心脏外科专家李继勇教授首次来院,在联合门诊中为冠心病左主干 + 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制定 "生理 - 心理" 双重诊疗方案,同步指导建立包含生活方式干预、术后康复计划的全周期管理档案。当日下午,他与本地团队完成 "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采用微创技术在心脏持续跳动状态下完成血管吻合,该病例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漯河市中心医院复杂冠脉病变外科治疗实现 "从有到优" 的突破。
心内科专家祖晓麟教授同期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指导,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血流储备分数(FFR)等技术,为临界病变患者精准判断介入指征,避免过度医疗。数据显示,合作以来,医院复杂冠脉介入手术成功率大幅提升,急性心梗患者 D-to-B 时间稳定在58分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双方构建的 "线上 + 线下" 诊疗网络已形成规模效应:每周 "双医门诊" 累计接诊疑难病例200余例,每月复杂手术演示覆盖TAVI、二尖瓣修复等12项前沿技术,远程医疗平台实现 "五维互通",累计完成远程会诊120例、手术指导45台,门诊量同比增长28%,外埠患者(周口、驻马店等地)占比达35%,成为豫中南地区疑难心血管疾病救治核心。
教学相长:构建 "双向赋能" 人才培养体系
在 "引进来" 培养中,安贞专家推行 "沉浸式带教":李继勇教授利用3D模型演示二尖瓣修复解剖要点,祖晓麟教授通过床旁教学讲解冠心病药物精准滴定方案,累计开展手术示教80余次、病例讨论60余例,形成《疑难心血管病例诊疗手册》。2024年开设的 "云端课堂" 覆盖《ESC 瓣膜病指南解读》等专题,培训医护人员 1200 余人次。
"走出去" 机制同步推进,首批12名骨干医师(心内、心外、影像、护理)赴安贞医院进修,心外科医师回院后已能独立完成简单搭桥手术,心内科医师掌握零射线房颤消融技术。双方正联合规划建立 "安贞 - 漯河联合教学基地",通过模拟手术训练、病例大赛等形式,打造区域性人才培养高地。
科研赋能:临床问题导向的协同创新实践
作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区域支点,漯河合作中心聚焦豫南地区高发问题开展科研攻关。首批3个联合项目纳入全国协作网络:《豫南地区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覆盖5000例样本,研究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地域化风险因素;《微创搭桥术对心功能不全患者远期预后影响》纳入高危手术人群,相关成果拟用于围术期管理方案优化;《心血管疾病人群的早期筛查和干预系统》进入临床验证阶段,预计提升基层医院早期诊断效率30%。
安贞医院开放生物样本库、影像数据库等资源,为漯河团队提供课题设计、论文指导全流程支持,2篇SCI论文获安贞专家全程指导,青年科研基金首批拟支持5个创新项目,形成 "临床实践-科研转化-技术反哺" 的良性循环。
学科建设升级:五大中心构建区域防治新高地
在安贞医院 "全链条管理" 理念指导下,漯河市中心医院以 "五大中心" 为载体重塑学科架构:胸痛中心实现 "120-急诊-导管室" 无缝对接,2024年急性心梗救治成功率提升至97%;房颤中心开展 "一站式" 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脑卒中高危患者年手术量突破50例;心脏康复中心引入安贞医院运动心肺评估体系,术后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平均增加150米。
硬件设施同步进阶,8000万元投入的 "心血管诊疗一体化中心" 进入装修阶段,配备新一代 DSA、杂交手术室等尖端设备,未来可支持心内介入与外科手术协同开展。管理模式创新方面,双方制定28种常见病种标准化诊疗流程,建立 "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实现 "大病到安贞、康复回漯河" 的分级诊疗闭环。
未来展望:从 "技术输入" 到 "能力内生" 的跨越
在 NACCC2025大会上,北京安贞医院工会主席江宏才表示:"漯河模式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典型实践,关键在于建立了可持续的 ' 造血机制 '。" 根据三年规划,2025年双方将启动国家级多中心研究《豫中南地区冠心病长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建设区域生物样本库;2026 年目标建成豫中南首个国家心血管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实现 "技术、人才、管理" 三重同质化。
"我们不仅要让百姓在家门口看上好病,更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团队。" 漯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张向云表示,医院正从接受帮扶的 "学生" 转变为协同创新的 "伙伴",通过参与全国学术会议、承接区域科研项目,逐步提升学科话语权。从首都专家定期坐诊到本土团队独立开展复杂手术,从单向技术输入到双向科研协作,这场跨越千里的医联体建设,正成为 "健康中国" 战略在基层落地的生动注脚。
当漯河团队在 NACCC 大会展示合作成果时,当王瑾副书记汇报的冠脉介入病例获评全国一等奖时,当安贞专家第50次通过远程平台指导急性心梗救治时,当首批科研数据汇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数据库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医院的能力提升,更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模式的迭代升级。这种以 "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 的深度合作,正在豫南大地构建起一张覆盖预防、治疗、康复的心血管健康防护网,让千万百姓共享医改红利,感受 "健康中国" 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