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岁的楚女士被子宫腺肌病困扰多年。每次月经都像经历一场“劫难”,出血量巨大,导致她出现了严重的贫血,面色苍白、浑身无力,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医生曾为她尝试过药物治疗(GnRH-a)后放置了曼月乐环。起初效果很好,月经量明显减少,她感觉生活重新有了色彩。
但好景不长,几个月后,熟悉的“洪水”又来了。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曼月乐环已经脱落了!更让她绝望的是,这种情况反复发生了两次。每次满怀希望地放置,最终都以脱落告终。昂贵的环费和持续的病痛让她身心俱疲,甚至一度被建议切除子宫。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楚女士来到了漯河市中心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病专病门诊。妇科李素红主任团队详细了解了她的病史,通过妇科检查和核磁共振(Kishi分型)确诊为:I型(内生型)子宫腺肌病合并II型粘膜下子宫肌瘤。她的子宫明显增大,宫腔深度达到了11cm,并且宫腔内还有几个小肌瘤。正是这些原因导致曼月乐环在她体内“待不住”。
考虑到楚女士强烈的保留子宫意愿和之前的治疗经历,李素红主任团队为她量身定制了治疗方案: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 + 曼月乐环缝合固定术。
手术揭秘:巧手“缝”住曼月乐环
手术在宫腔镜下进行(一种通过自然腔道进入子宫的微创技术)。医生首先切除了宫腔内那3个捣乱的小肌瘤(都小于1cm)。紧接着,就是最关键的一步——缝合固定曼月乐环。
精准放置: 医生先将全新的曼月乐环放置在子宫最理想的位置——宫底部。
镜下“穿针引线”: 借助精密的宫腔镜器械,医生灵巧地在宫腔内进行单手操作,用特制的缝线穿过曼月乐环的尾端(固定翼)。
牢固“锚定”: 将缝线巧妙地打结,并将线结埋入宫底部的子宫肌层内,就像给环系上了“安全带”,将它牢牢地固定在宫壁上,有效防止其再次脱落。
手术过程顺利,创伤微小。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楚女士术后恢复非常好,第二天就顺利出院了。困扰她多年的难题,终于通过这项新技术得到了解决。
术后半年随访复查中,检查结果显示楚女士恢复情况非常理想,困扰她已久的问题已基本解决。楚女士开心地表示:‘恢复得比想象中还要好,现在生活基本不受影响了,对医院的技术和服务都特别满意!’
什么是宫腔镜下曼月乐环缝合固定术?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项利用宫腔镜,在子宫内部直接进行缝合操作,将曼月乐环物理固定在子宫肌层上的微创技术。
核心操作: 医生在宫腔镜的清晰视野下,使用特殊器械完成单手缝合、打结,将曼月乐环(通常是其尾部的固定装置)缝合固定在子宫底部(宫底)的肌肉层里。
解决什么问题? 完美解决了因子宫过大(如严重腺肌症、大肌瘤)、宫腔变形、宫口松弛等原因导致的曼月乐环容易下移、脱落的问题。
有何优势?
微创: 通过自然腔道(阴道、宫颈)操作,体表无切口。
精准: 宫腔镜提供高清视野,定位和缝合更准确。
难点在哪?
在狭小的宫腔内进行精细缝合操作,技术难度很高,需要经验非常丰富的宫腔镜医师才能熟练掌握。
哪些人可能需要这项技术?
这项技术主要适用于那些因曼月乐环反复脱落或移位而导致治疗失败的患者,特别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子宫明显增大: 如严重的子宫腺肌症、较大的子宫腺肌瘤或肌瘤,导致子宫像吹胀的气球(球形增大),宫腔深度增加(常>9cm或10cm)。
宫腔严重变形: 肌瘤或腺肌瘤压迫导致宫腔形态不规则。
宫颈口松弛: 宫颈机能不全或分娩损伤等导致宫颈口过松,环容易掉出。
对于这些患者,传统的放置方法失败率高。曼月乐环缝合固定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保留子宫、有效控制疾病、避免切除手术的重要选择。
宫腔镜下曼月乐环缝合固定术,是妇科微创技术发展的又一成果。它用一根巧妙的“缝线”,锁住了容易“逃跑”的曼月乐环,为那些因子宫条件特殊而饱受环脱落困扰的女性带来了新的治疗曙光,守护了她们保留子宫、追求健康的希望。如果您也面临曼月乐环反复脱落的烦恼,不妨咨询专业的妇科医生,了解这项技术是否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