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如歌,沉淀了智慧与从容,却也可能在身体的河道中悄悄留下“顽石”——胆管结石。高龄+胆管结石 ≠ 放弃治疗!这并非生命航程的终点,而是一段需要智慧、勇气与温情共同守护的弯道。
如此痛苦:您是否正在经历?
2025年7月2日,闫爷爷在忍受了十余天刀割样的腹痛、高热后由外院转入漯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加上十余年的帕金森病史把这位老者折磨的有口不能言,身体不自控,四肢常抖动,只有紧闭的双眼,还有那紧皱的眉头诉说着当下难以忍受的痛苦。身旁的老伴忧心又不知所措的拉着闫爷爷手,好似也在给自己打气一样的说着:“别担心,再忍忍,咱换医院了,在这里很快就治好了,治好咱就回家了。”
科学微创取石:无痕的温柔“清道”
2025年7月3日,陈小华主任查看病人情况,结合病人病史及现况,果断决策,和主管医生郭小草多次就手术方案进行探讨,决定出最佳安全高效方案——微创取石术,虽然微创取石术摒弃了传统开腹的惊涛骇浪,体表不留痕,最大程度守护器官的完整与功能,但闫爷爷和家人在面对“手术”二字时,心头仍旧难免蒙上忧虑的薄雾,面对这份沉重我们给与理解,医护人员多次耐心反复的沟通,答疑解惑,最终在患者家属一声声的“麻烦您了,谢谢您了”中达成共识。
在经验丰富的内镜中心和麻醉团队协作下,7月4日黄德峰主任凭借高超的专业技能,熟练操控取石网篮,精准“捕捞”阻塞生命的顽石,春风化雨般胆管“河道”重归畅通,术后,闫爷爷如期从睡梦中醒来。
同心协力的“护老”长卷:术后精细化照护
微创取石术虽然是一种微创诊疗技术,但其术后并发症(如胰腺炎、出血、穿孔、感染等)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严密监测、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至关重要。“闫爷爷,你肚子疼不疼”,护士贾露一手轻轻的抚在闫爷爷的肚子上,一边倾身在闫爷爷耳边询问,闫爷爷睁开不太清明的双眼,不说话,眉头微皱,护士贾露根据疼痛表情评定法、行为评定法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术后4小时,到抽血化验的时间了,护士贾露握着闫爷爷抖动不止的手说“闫爷爷,咱们要抽血检查了,你看你手抖得我都害怕扎不上针了,您停一下看中不中。”闫爷爷不知道是不是听懂了,真的有那么一瞬不抖了,抽血完毕后,贾露交代患者家属“咱们4个小时之后还有明晨都有抽血,咱们医生也在随时关注咱们的检查结果,主要是看看有没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抽血比较勤,但是每次抽的不多,不要担心。”家属配合的说“检查都是应该的,没什么,你扎针真好,一下就好了,谢谢你啊”。
孙桂华护士长正在病房查看巡视,“贾莉,你之前看的时候是什么体位,他翻身不便,得关注他的皮肤情况。”—— 术后首个护理警报无声拉响。面对有安全高危因素的患者,孙桂华护士长严格要求科室护理人员要多关注,班班交接,及时宣教,个性化宣教,持续宣教,还强调:现在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容易发生压疮、跌倒事件,特别是手术后的患者,还容易有静脉炎、肺部感染的情况,要时刻谨记患者安全无小事。
“护士,我们之前一直禁食,医生说我们可以喝点水,我们能喝吗?”闫爷爷老伴询问道,“我给闫爷爷喂一点,看看有没有呛咳不适的情况。”护士杨琳走到床尾,先把床头抬高,头偏向一侧,然后准备好温凉的水,用注射器从少到多慢慢的沿着口角注入,护士杨琳一边做着一边交代家属注意事项,闫爷爷的女儿深有感悟的应答着,“原来还有这么多注意点,谢谢你了,交代的这么详细,我们以后也知道该怎么做了,辛苦了,谢谢。”
生命之河不息,再续岁月清欢
闫爷爷康复出院了,他仍然不能言语,但他脸上的微笑和点头示意让我们感受到了康复的喜悦,在家属每次护理后的那一声“谢谢”中感到善意和感激,我们见证过也将继续见证遭受疾病折磨的长者,卸下枷锁后,那份对生命质量的执着,值得我们用最科学的治疗手段和最柔软的心意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