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大全

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大全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手术科室 > 普通外科 > 健康教育

「科普」胃癌科普

来自: 普通外科一病区 孔伟迅 时间:2024-02-25 点击率:

  胃癌科普

   一、胃癌是什么?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的40%~50%,是我国高发癌症之一。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

  腺癌(最常见,占90%以上,包括肠型、弥漫型等亚型)

  胃淋巴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

  胃肠道间质瘤(GIST)(较少见)

  神经内分泌肿瘤(罕见)

   二、为什么会得胃癌?

  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主要风险包括:

  1. 感染因素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约60%~80%胃癌患者存在Hp感染,Hp可导致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甚至癌变。

  2. 饮食与生活习惯

    长期高盐饮食(咸鱼、腌菜、熏制食品)、缺乏新鲜蔬果。

    吸烟、酗酒。

  3. 胃部疾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

    既往接受过胃部分切除术(残胃癌风险增加)。

  4.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胃癌患者(尤其是一级亲属)。

    遗传性胃癌综合征(如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林奇综合征)。

  5. 其他

    年龄(50岁以上人群高发)、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

    长期接触亚硝胺类化合物(如某些工业污染物)。

  三、胃癌的症状:早期隐匿,晚期进展快

  早期胃癌(约70%无症状):

   轻微上腹不适、饱胀感,易被误认为“胃炎”或“消化不良”。

   食欲下降、嗳气、反酸。

  进展期胃癌

  上腹疼痛:持续性隐痛或钝痛,进食后加重。

  体重明显下降:半年内体重减轻10%以上需警惕。

  呕血或黑便:肿瘤侵蚀血管导致消化道出血。

  吞咽困难:肿瘤位于胃食管交界处(贲门)时可能出现。

  腹部包块:晚期可在上腹部摸到硬块。

  晚期转移症状

  黄疸(肝转移)、腹水(腹膜转移)、骨痛(骨转移)等。

  四、如何诊断胃癌?

  金标准检查

  胃镜+活检: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并取组织病理检查。

  超声内镜:评估肿瘤侵犯深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

  影像学检查

  增强CT/MRI:判断肿瘤分期及远处转移。

  PET-CT(必要时):全身评估转移情况。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等(辅助诊断,不能单独用于确诊)。

  Hp检测: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等。

  筛查建议

  高危人群(年龄≥40岁、Hp感染者、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病史)建议每1~2年做一次胃镜。

  五、胃癌的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

  1. 手术治疗(核心手段)

     内镜下切除:仅适用于极早期胃癌(黏膜内癌,无淋巴结转移)。

     根治性胃切除术:切除部分或全部胃,并清扫周围淋巴结。

  2. 化疗

    术前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术后辅助化疗(降低复发率)。

    晚期胃癌以化疗为主,延长生存期。

  3. 放疗:用于局部晚期或术后残留病灶。

  4. 靶向治疗

    HER2阳性患者可用曲妥珠单抗。

    其他靶点药物(如抗血管生成药)需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

  5. 免疫治疗

    PD-1/PD-L1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用于部分晚期患者。

  6. 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止痛、改善生活质量。

  六、预防胃癌:从生活细节做起

  1. 根除幽门螺杆菌:

    Hp阳性者(尤其伴有胃炎、胃溃疡)应尽早规范治疗(四联疗法)。

  2. 调整饮食习惯:

    少吃腌制、熏烤、高盐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

    避免过热饮食(>65℃可能损伤胃黏膜)。

  3. 戒烟限酒:吸烟者胃癌风险增加50%,酗酒者风险更高。

  4. 定期筛查高危人群:

    40岁以上、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病患者定期胃镜检查。

  5. 治疗癌前病变:

    积极治疗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尤其是直径>1cm的腺瘤性息肉)。

  七、常见疑问解答

  胃癌能早期发现吗?

  可以!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过90%,胃镜是发现早期癌的关键。

  切了胃还能正常生活吗?

  术后需少量多餐,避免高糖饮食(防倾倒综合征),多数患者可逐渐适应。

  胃癌会遗传吗?

  约5%~10%的胃癌与遗传相关,有家族史者需更早开始筛查。

  总结

  胃癌的防治关键在于“早”:早预防、早筛查、早治疗。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根除幽门螺杆菌、定期胃镜筛查,可显著降低患病风险。若出现持续上腹不适、消瘦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