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大全

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大全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手术科室 > 普通外科 > 健康教育

「科普」直肠癌科普

来自: 普通外科一病区 孔伟迅 时间:2023-09-14 点击率:

  一、直肠癌是什么?

  直肠癌是发生在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属于结直肠癌的一种。 

  直肠位置:位于大肠末端,长约12~15厘米,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门。 

  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占90%以上),少数为黏液腺癌、鳞癌等。 

  发病率:我国直肠癌占结直肠癌的50%~60%,男性略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45岁以上。

  二、为什么会得直肠癌?

  直肠癌是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1. 遗传因素: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者风险增加2~3倍。 

  2. 饮食与生活习惯: 

    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红肉、加工肉类摄入过多,蔬菜水果不足)。 

    长期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 

  3. 肠道疾病: 

    腺瘤性息肉:约80%直肠癌由息肉癌变发展而来。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病史。 

  4. 其他: 

    年龄(50岁以上风险显著升高)。 

    糖尿病、盆腔放疗史。

  三、直肠癌的典型症状:警惕肠道“报警信号”

  早期症状(易被忽视): 

  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持续数周。 

  便中带血或黏液:血液呈暗红色,常附着于大便表面(易被误认为痔疮)。 

  里急后重感:排便后仍有便意,但无粪便排出。 

  进展期症状: 

    腹痛或肛门坠胀:肿瘤阻塞肠腔或侵犯周围组织。 

    大便变细:因肿瘤占位导致肠腔狭窄。 

    体重下降、贫血:肿瘤消耗或慢性出血。 

    肠梗阻:严重时出现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 

  转移症状: 

  肝转移(黄疸、腹水)、肺转移(咳嗽、胸痛)、骨转移(骨痛)。

  四、如何诊断直肠癌?

  1. 初步筛查: 

     肛门指检:70%的直肠癌可通过指检触及肿块(简便、无创)。 

     粪便隐血试验(FOBT):筛查隐性出血,但需结合其他检查。 

  2. 确诊检查: 

     肠镜+活检:直接观察病变并取组织病理检查(诊断金标准)。 

     超声肠镜:评估肿瘤侵犯深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 

  3. 分期检查: 

     盆腔MRI:清晰显示直肠肿瘤与周围结构(如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胸部/腹部增强CT:排查肺、肝等远处转移。 

     PET-CT(必要时):全身评估转移情况。 

  4. 肿瘤标志物: 

     CEA(癌胚抗原)、CA19-9:辅助诊断及监测复发。

  筛查建议: 

  普通人群:50岁起每5~10年做一次肠镜。 

  高危人群(家族史、息肉病史、炎症性肠病):40岁起每1~3年肠镜检查。

  五、治疗策略:多学科综合治疗

  1. 手术治疗(核心治疗): 

     保肛手术(如Dixon手术):适用于肿瘤距肛门≥5cm且未侵犯括约肌者。 

     不保肛手术(如Miles手术):需永久性结肠造口(人工肛门),用于低位直肠癌。 

     微创手术: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2. 放疗与化疗: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缩小肿瘤,提高保肛率。 

    术后辅助化疗:降低复发风险(常用方案:FOLFOX、CAPEOX)。 

  3. 靶向与免疫治疗: 

    靶向药(如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用于RAS/BRAF基因野生型患者。 

    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型晚期患者。 

  4. 其他治疗: 

    局部消融(如射频消融)、支架置入(缓解肠梗阻)。 

    营养支持、疼痛管理、心理干预。

  六、预防直肠癌:从生活细节开始

  1. 调整饮食结构: 

     多吃膳食纤维(全谷物、蔬菜、水果),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 

     限制烧烤、油炸食品(含致癌物杂环胺)。 

  2. 定期筛查: 

    高危人群定期肠镜,发现息肉及时切除(腺瘤性息肉癌变需10~15年)。 

  3. 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控制体重(BMI<24)、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4. 治疗基础疾病: 

    根除幽门螺杆菌(与部分直肠癌相关),控制糖尿病。

  七、常见疑问解答

  便血一定是痔疮吗?

  不一定!痔疮便血多为鲜红色、滴落状,直肠癌血便常为暗红色、混有黏液。若持续出血,务必做肠镜排查。 

  保肛手术会影响排便功能吗? 

  术后可能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或控便能力下降,但多数患者通过提肛锻炼可逐步改善。 

  直肠癌会遗传吗?

  约5%~10%与遗传相关,有家族史者需提前筛查并考虑基因检测。 

  造口(人工肛门)如何护理? 

  现代造口袋密闭性好,可正常洗澡、运动,需定期更换并保持周围皮肤清洁。

  总结 

  直肠癌的预后与发现时机密切相关: 

  早期(Ⅰ期):5年生存率>90%。 

  晚期(Ⅳ期):5年生存率约15%。 

  关键提示: 

  重视排便习惯改变和血便症状,避免误诊为痔疮! 

  50岁以上人群定期肠镜筛查,高危人群更需提前! 

  规范治疗下,多数患者可长期生存甚至治愈,切莫因恐惧延误诊治!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