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大全

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大全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学前沿

年轻≠安全!头晕心悸背后,竟是“嗜铬”作祟—一场惊心动魄的拆“弹”记

来自: 泌尿外科 田昊睿 时间:2025-07-17 点击率:

提到高血压,很多人会想到遗传、饮食过咸、肥胖等原因,但有一种特殊的高血压可能与肿瘤有关 —— 这就是嗜铬细胞瘤。

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却可能隐藏在身体里的 “血压操控者”。今天这位患者是一个年轻女性,年级轻轻就出现了头晕、心悸表现,凭借对自身健康负责的态度来我院就诊,近半年时常会出现心悸、面色苍白、四肢无力表现,突然发生,又悄然消失,经查血压偏高,可升高至180/110mmHg,经正规药物治疗后症状仍反复出现。

来到我院后经查发现4.5cm“肾上腺肿瘤”,经过详细的术前定性检查及术前准备,决定把身体里“隐藏炸弹”拆除。术中接近肿瘤时血压波动明显,切断肿瘤血供后血压遂之下降,犹如“过山车”般刺激。麻醉老师殷亚鹏感叹道“比我用升压药、降压药反应快多了”,术后第二天,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不用再服用降压药物治疗。

什么是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人体 “嗜铬组织” 的肿瘤。这些嗜铬组织主要分布在肾上腺髓质(肾上腺是位于肾脏上方的小腺体),少数也会出现在腹部、胸部等肾上腺外的交感神经节附近(此时称为 “副神经节瘤”)。

它的 “坏” 之处在于:肿瘤细胞会大量分泌儿茶酚胺(比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就是我们紧张时让心跳加速、血压飙升的 “战斗激素”),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异常反应,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血压 “过山车” 式波动。

身体会发出哪些 “警报”?

嗜铬细胞瘤的症状五花八门,但核心与儿茶酚胺过量有关,记住以下几个典型表现能帮你早期发现线索:“高血压三联征”:这是最突出的信号。发作时血压突然升高(收缩压可能冲到 200-300mmHg),同时伴有剧烈头痛、心跳快到心慌(心悸)、浑身大汗。

有的人是阵发性发作(比如突然情绪激动、按压腹部时诱发),有的人则是持续性高血压,发作时甚至可能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代谢紊乱” 表现:儿茶酚胺会加速身体代谢,可能出现血糖升高(类似糖尿病)、体重突然下降、怕热、手抖等。其他 “隐藏信号”:部分人可能摸到腹部包块,或有便秘、瞳孔扩大、胸闷等症状。如果肿瘤压迫周围组织,还可能出现腹痛。

为什么会得嗜铬细胞瘤?

目前,嗜铬细胞瘤的具体病因还不完全明确,但有两个关键点值得注意:多数是良性:约 90% 的嗜铬细胞瘤是良性肿瘤,切除后效果较好;仅 10% 左右为恶性,可能会转移到其他部位。部分与遗传相关:约 20%-30% 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与 RET、VHL 等基因突变有关。如果家族中有人患过嗜铬细胞瘤,其他人应提高警惕,定期检查。

如何发现和诊断?

如果出现上述可疑症状,医生会通过 “三部曲” 来诊断:查 “激素”:抽血或留尿检测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如香草扁桃酸 VMA)。

如果这些指标明显升高,就有很大嫌疑。找 “位置”:通过 CT、MRI 或超声检查,定位肿瘤在哪里(多数在肾上腺,少数在腹腔、胸腔等部位)。

辅助验证:对于阵发性发作不频繁的患者,可能会做激发试验(如注射胰高血糖素后观察血压和激素变化)或抑制试验(如用药物抑制激素分泌,看血压是否下降)来辅助判断。

得了嗜铬细胞瘤该怎么治?

治疗的核心是手术切除肿瘤,但术前准备非常关键:术前 “稳压”:手术前需要用 α 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控制血压 2-4 周,让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同时通过输液补充血容量(因为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身体 “缺水”),否则手术中可能出现血压剧烈波动,风险极高。如果有心跳过快,还会配合 β 受体阻滞剂调整心率。

手术切除:现在多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于巨大肿瘤或位置特殊的肿瘤,可能需要开放手术。术中医生会密切监测血压,随时调整用药。

术后随访:良性肿瘤切除后,血压通常会恢复正常,但需要定期复查(比如检测激素水平),防止复发。如果是恶性肿瘤,术后可能需要放疗、化疗或核素治疗。

总结

早发现,早治疗,预后好嗜铬细胞瘤虽然听起来 “吓人”,但只要及时发现,通过规范的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恢复健康。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尤其是伴有体重下降时,别忘提醒医生排查这种可能 —— 毕竟,找到 “病根” 才能精准治疗!

健康无小事,关注身体的异常信号,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