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大全

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大全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豫健科普

「科普」老年高血压:科学管理,安稳晚年

来自: 全科老年科 李银芳 时间:2025-04-09 点击率: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但许多人对它的认识仍停留在“血压高一点没关系”的误区。实际上,老年高血压与中青年高血压有很大不同,管理不当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损害甚至认知障碍的风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和科学管理方法。

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大全

一、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

年龄≥65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诊室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曾明确诊断高血压且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老年人,虽然诊室血压<140/90mmHg也应诊断为老年高血压。随着电子血压计及24小时动态血压(俗称背盒子)的普及,诊室外的血压测量越来越普遍。如果老年人诊室外血压达到以下标准也应诊断为老年高血压。

图片2.png图片3.png

二、老年高血压的“特殊表现”

1.高压高、低压正常或偏低:老年人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变差,导致收缩压(高压)升高,而舒张压(低压)可能正常甚至偏低(如160/70 mmHg)。脉压差大(高压-低压>60mmHg)提示动脉硬化严重。

图片4.png

2.血压波动大,容易“忽高忽低”:早晨、寒冷、情绪激动时血压可能骤升。吃饭、起床时可能突然降低,导致头晕、眼前发黑(体位性低血压)。

3.夜间血压不降,甚至反升,正常人夜间血压比白天低10%-20%,但部分老年人夜间血压不降(非杓型血压),甚至比白天更高(反杓型血压),增加脑梗、心梗风险。

4.容易合并多种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肾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等。

图片5.png

二、老年高血压的“用药注意事项”

1.降压目标更宽松

一般老年人(65~80岁):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如能耐受可更低)。

高龄老人(≥80岁)或体质较弱者:可放宽至<150/90 mmHg,避免降压过快导致头晕、跌倒。

2.优选长效、平稳的降压药

钙拮抗剂(CCB):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适合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利尿剂:如吲达帕胺,适合盐敏感性高血压(吃咸了血压易高)。

ARB/ACEI类(如缬沙坦、培哚普利):适合合并糖尿病、心衰或肾病的患者。

慎用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能增加脑卒中风险,除非合并冠心病或心衰。

强效利尿剂(如呋塞米):可能导致低血压、电解质紊乱。

3.避免降压过快、过低

老年人血管调节能力差,降压太快可能引发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跌倒甚至脑梗。

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避免血压“大起大落”。

三、日常管理小贴士

1.定期测血压:每天早晚各测1次,记录变化。如果发现血压波动大(如经常>160 mmHg或<100 mmHg),及时就医。

2.警惕体位性低血压:起床时先坐1分钟,再缓慢站立,避免突然起身晕倒。

3.限盐、补钾、防便秘:每天盐<5克(约一啤酒瓶盖),多吃香蕉、菠菜等富钾食物。便秘时用力排便可能引发血压骤升,可适当补充膳食纤维。

4.适度运动:推荐快走、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活动。

图片6.png

总    结

老年高血压的管理要更“温柔”——

✅ 降压目标个体化(不强求太低)。

✅ 选长效药,避免波动大。

✅ 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监测。

如果有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高血压已成为严重威助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长期高血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眼以及肾等重要脏器官造成严重损伤。通过对老年群体进行老年高血压健康知识科普,使其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高血压疾病,引起其充分重视及积极配合控制疾病,在生活中主动改变自身生活规律及饮食习惯,注重调节自身情绪,规范、合理用药,达到有效控制血压以及提高患者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