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栓塞,大家听起来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医学名词,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它却是一种严重的医学急症,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量患者的死亡。那么,肺栓塞到底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隐形杀手”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肺栓塞?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肺动脉被血栓或其他物质(如脂肪、空气、羊水等)堵塞,导致肺部血流中断的急症。最常见的原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流“漂流”到肺动脉。
关键数据:
- 肺栓塞发病率高,但误诊率却高达70%(容易被误认为“心脏病”或“肺炎”)。
- 未经治疗的肺栓塞死亡率可达30%,及时救治可降至2%-8%。
二、哪些人容易中招?
肺栓塞并非“无缘无故”,以下人群风险较高:
1. 久坐不动者:长期卧床、长途旅行(如“经济舱综合征”)、办公室久坐。
2. 手术后患者:尤其是骨科、妇科、肿瘤手术后。
3. 孕产妇:妊娠期血液高凝,产后风险更高。
4. 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及长期口服避孕药、雌激素者。
5. 有血栓家族史或既往血栓病史者。
6.老年人群、妊娠人群、肿瘤患者。
注意:部分年轻人因长期熬夜、久坐打游戏也可能突发肺栓塞!
三、肺栓塞的典型症状
肺栓塞被称为“隐形杀手”,因为症状多样且易被忽视:
- 突发呼吸困难(最常见),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呼吸不畅,即使在静息状态下也能感到气促,而活动时这种症状往往会加剧。
- 胸痛:肺栓塞引起的胸痛通常呈轻到中度,这种疼痛有时被描述为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疼痛,尤其在深呼吸、咳嗽、弯腰或俯身时可能会显著加剧。
- 咯血:痰中带血丝或粉红色泡沫痰。
- 晕厥或濒死感:因休克致大脑供氧不足,肺动脉栓塞达75%时可致猝死。
- 腿肿、疼痛:提示可能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
❗ 紧急信号:若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三联征,立即拨打120!
四、肺栓塞能治好吗?
可以!但必须争分夺秒!
- 一般治疗:需卧床休息,减少身体负担,避免用力,尤其是用力排便,以降低血栓脱落的风险。
- 抗凝治疗:常用肝素、华法林等(需严格遵医嘱,避免出血风险)。
- 溶栓或手术:用于重症高危(大面积肺栓塞)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链激酶等。
- 长期管理:部分患者需长期服药,定期复查。
五、如何预防肺栓塞?
1. 动起来!
-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每1-2小时活动四肢(如踮脚尖、勾脚踝)。
- 长途旅行穿弹力袜,多喝水。
2. 术后早活动:卧床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做踝泵运动(勾脚-绷脚);术后早期定时翻身,变换卧位,尽早下床活动;遵医嘱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足底静脉泵、神经肌肉电刺激等物理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 控制高危因素:吸烟的患者需要坚持戒烟,烟草内的有毒物质会损害血管,导致血栓形成;控制体重等。
4. 警惕家族史:直系亲属有血栓史者,体检时可筛查凝血功能。
5. 穿戴压力梯度袜。
六、医生忠告
肺栓塞不是“老年病”,年轻人也可能中招!
✅ 久坐时多活动双腿。
✅ 术后康复期别一直躺着。
✅ 莫名气短、胸痛别硬扛,尽快就医!
生命在于流动,健康从“动”开始!
我们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关注自身健康,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远离肺栓塞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