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大全

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大全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豫健科普

「科普」宝宝腿纹不对称,当心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来自: NICU 周丹 时间:2025-04-17 点击率:

宝两侧腿纹、臀纹不对称,有问题吗?”,医生查体完可能会建议完善髋关节超声或者骨盆正位片检查。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需要警惕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下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指因某种因素导致患儿出生时或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股骨头与髋臼的形态或位置的异常。

简单理解,髋关节将大腿骨(股骨)连接到骨盆,股骨顶部(股骨头)呈圆形,像一个球,位于窝状的髋臼内。如果这个“球”和“窝”发育不正常,甚至“球”从“窝”里面脱了出来,就会形成髋关节发育不良。

2.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表现有哪些?

出现皮纹(腿纹/臀纹)不对称,新生儿体格检查发现髋关节不稳定,婴儿髋关节外展受限,幼儿步态异常,青少年及成年人活动时疼痛和活动受限等。行走期前的幼儿可表现为双下肢不等长、髋关节外展受限、关节弹响,行走期后主要为无痛性跛行。

需注意腿纹/臀纹不对称的确是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表现之一,但腿纹/臀纹不对称的宝宝并不是髋关节一定有问题。

图片2.png            图片3.png

皮纹(腿纹/臀纹)不对称(图片源于网络)                                                 下肢不等长(图片源于网络)

3.医生会给怀疑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宝宝怎样体检?

新生儿及3月龄以下的婴儿主要通过Ortolani试验和Barlow试验进行识别。

Ortolani试验:婴儿平卧,髋部弯曲,腿外展。在这个位置,前压(拉力)作用于髋部。髋臼上方髋臼的运动表明髋脱位并评估复位。Barlow试验:婴儿平卧,髋部弯曲,腿外展。在这个位置,用后压(推)来确定髋臼是否向后移动,从而表明不稳定。

对于3月龄以上的婴幼儿患者,主要以髋关节外展受限、双下肢不等长、臀纹不对称为临床表现。当患儿可自行站立和行走时,往往出现跛行(单侧脱位)或摇摆步态(双侧脱位),能够配合检查的患儿则可出现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

双髋关节和膝关节各屈曲90°时,正常新生儿及婴儿髋关节可外展80°左右。若外展受限在70°以内时应怀疑髋关节脱位,若检查时听到响声后即可外展90°表示脱位以复位。

图片4.jpg

Trendelenburg(单足站立)试验:要求患者将每只脚抬离地面,并交替将对侧骨盆抬高至尽可能高的位置至少30秒。在健康个体中,无支撑的一侧可保持骨盆在同一水平或略有上升。当髋外展肌薄弱时,骨盆会向无支撑的一侧倾斜(下垂)。如果出现更严重的肌无力,患者会向患侧倾斜。

4.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需要做哪些检查?

疑似DDH患者应根据年龄选择超声或X线检查,<6个月首选髋关节超声检查,在评估4-6个月龄的患儿时,对超声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时可选择X线检查,

>6 个月患儿可拍双髋正位X线。

在临床工作中,多数学者建议将出生后的早期筛查时间定在6周龄,可降低生理性髋关节不成熟导致的假阳性,并配合产妇常规复诊时间。

5.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如何治疗?

根据中国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疗指南(2023版)建议,早诊断、早治疗。0-6月龄患儿:在此时期的治疗主要通过获得同心圆复位后,应用髋关节屈曲外展挽具或支具维持髋关节稳定、改善髋关节发育。6月龄至1.5岁患儿:对单纯髋臼的发育不良可随访观察或在夜间佩戴外展支具进行治疗,对髋关节半脱位应予外展支具并每3个月复查1次。对脱位的髋关节行麻醉下闭合复位是首选。1.5-6岁患儿:常需要手术治疗。6岁以上患儿:对于无法通过切开复位和重建治疗的症状性DDH应予挽救性手术。

6.如何预防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关注宝宝的腿纹、走路姿势等情况,发现异常尽快找医生作专业诊断,拒绝捆腿、“蜡烛包”等不良习俗,日常生活中避免并腿抱宝宝,尽量采用分腿抱或“青蛙抱”,适度帮宝宝做“婴儿操”,活动髋关节。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