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诊常能见到结膜下出血的病人,有些甚至神情慌张认为自己是眼底出血了,害怕影响视力。
一、什么是结膜下出血?
结膜下出血是指结膜(覆盖在眼白表面的透明薄膜)下的小血管破裂,血液渗入结膜和巩膜(眼白)之间的空间,导致眼白部分呈现鲜红色或暗红色的片状出血。虽然看起来吓人,但通常不会影响视力,也不会造成眼睛结构的永久损伤。
二、常见原因有哪些?
结膜下出血的具体原因可能并不明确,但常见诱因包括:(1)外力刺激:揉眼、外伤、眼部手术或异物进入眼睛。(2)血压波动:剧烈咳嗽、打喷嚏、呕吐、用力排便等导致眼压突然升高。(3)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或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4)其他因素:结膜炎、干眼症、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或眼部疲劳。
三、症状表现及治疗
眼白部分出现明显的红色斑块,边界清晰,不痛不痒。一般不影响视力,无分泌物或畏光等症状。少数人可能感觉轻微异物感或胀痛。大多数结膜下出血会在1-2周内自行吸收,无需特殊治疗。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诊:出血反复发生或范围持续扩大,伴随视力下降、眼痛、头痛或恶心(可能提示青光眼或其他问题)。有全身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或凝血功能障碍病史。
四、如何护理?
避免揉眼:防止进一步出血或感染。冷敷:出血初期(24小时内)可冷敷减轻渗血,后期可热敷促进吸收。
控制诱因:如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屏气。人工泪液:若眼睛干涩,可使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缓解不适。
五、预防小贴士
避免用力揉眼或过度疲劳用眼。控制血压、血糖,合理使用抗凝药物。隐形眼镜佩戴者注意清洁和佩戴时间。结膜下出血虽然看起来吓人,但绝大多数是良性的。只要没有其他异常症状,耐心等待血液吸收即可。如有疑虑,及时咨询眼科医生,确保眼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