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儿科二病区热性惊厥的患儿增多,家长非常的紧张恐慌,不知道怎么处理,今天来为大家科普一下热性惊厥的应急处理及误区,避免因错误处理而导致二次伤害。
一、什么是热性惊厥?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症之一,多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中,由于体温骤升(通常≥38.5℃)引发短暂性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
高发人群:6个月~5岁儿童(尤其是12~18个月)。
典型表现:体温骤升时(常>38.5℃)突发全身抽搐。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凝视、牙关紧闭、四肢僵直或抽动。持续数秒至15分钟(多数<5分钟),可自行缓解。
热性惊厥分为两大类型:1.单纯性(占80%):全身性发作,≤15分钟,24小时内仅1次。2.复杂性:局灶性抽搐(如单侧肢体)、>15分钟或24小时内反复发作。
二、家长必知的应急处理
正确做法(黄金5分钟)
①保持冷静:记录抽搐开始时间(精确到分钟)。
②侧卧防窒息:立即将孩子侧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不要强行按压肢体或撬开牙齿!
③清理环境:移开周围尖锐/硬物,垫软物防撞伤。
④退热辅助:抽搐停止后,给予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栓剂或口服)。
⑤就医评估:首次发作或抽搐>5分钟,立即拨打120。即使短时缓解,也需儿科排查病因(如脑炎、电解质紊乱)。
❌ 常见致命误区 :
①掐人中、塞手指、灌药:可能造成窒息或误吸!
②捆绑或按压肢体:增加骨折风险,无法终止发作。
③酒精擦浴降温:可能引发寒战,加重抽搐。
三、家长需要警惕热性惊厥的危险信号
——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严重疾病(如脑膜炎、癫痫):
1) 抽搐时体温<38℃或无发热。
2) 发作后意识不清>30分钟。
3) 抽搐局限在单侧肢体或面部。
4) 伴有喷射性呕吐、颈部僵硬、皮疹。
四、预防与长期管理
(1) 发热期护理:体温≥38℃即开始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减少衣物)。
(2) 避免体温骤升: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可间隔使用,但不能预防惊厥。
(3) 反复发作的干预:若1年内≥3次或复杂性惊厥,需神经科评估脑电图。 医生可能开具地西泮栓剂(发作>5分钟时使用)。
(4) 疫苗接种:部分热性惊厥与疫苗相关(如麻腮风疫苗),但不必因此拒绝接种。
五.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1:热性惊厥会烧坏脑子吗? → 单纯性惊厥不会损伤大脑,但需排除其他病因。
2:孩子以后会得癫痫吗? → 总体风险仅2%~5%(复杂性惊厥或家族史者略高)。
3:发作时要不要送医院? → 首次发作、<6个月婴儿或符合危险信号者必须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