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的长沙,湘江奔涌,活力盎然。在这座充满创新气息的历史名城,中国骨科界一年一度的学术盛宴——2025年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年会于6月19日至22日盛大举行。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骨科精英汇聚一堂,共襄学术盛举,交流前沿技术,探讨未来发展。在这场代表着中国骨科最高水平的盛会上,漯河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团队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精湛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的诊疗理念,闪耀全场,发出了响亮的“漯河声音”!
PART.01 国家级舞台上的“漯河担当”:权威主持彰显学术地位
本次年会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堪称骨科界的“奥林匹克”。漯河市中心医院王海蛟教授,作为国内脊柱外科领域的资深专家和领军人物之一,受邀担任了学术会场的主持人。
聚光灯下,王海蛟教授凭借其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和富有洞察力的点评,从容驾驭会场。他精准把握议题精髓,引导讨论深入核心,既犀利提问激发思考,又妙语连珠活跃气氛,展现出漯河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领航者的非凡气度与深厚底蕴。
PART.02 “双响炮”惊艳全场:李玉伟主任深度解析高难度脊柱术式
李玉伟主任在大会上分别做了““经胸骨前入路治疗上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适应症”两场专题报告。李玉伟主任作为我院脊柱外科的中坚力量和技术先锋,其报告内容聚焦于脊柱外科领域的两大复杂挑战,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共鸣和赞誉。
01、报告一:巧辟蹊径克顽疾——“经胸骨前入路治疗上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精妙之道。
上胸椎(T1-T4)区域位置深在,毗邻重要的大血管、神经和胸腔脏器,历来被视为脊柱手术的“雷区”。尤其是该区域的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因骨化物压迫脊髓,可导致严重的瘫痪风险,手术难度极高,风险巨大。传统后路手术常因视野受限、操作空间狭小而难以彻底减压;侧前方或前方入路则往往需要劈开胸骨,创伤巨大,并发症多。
李玉伟主任带来的“经胸骨前入路”技术,犹如一把精准的“钥匙”,巧妙打开了这一手术禁区。他详细阐述了该术式的核心优势:微创化、精准化、安全化。通过经胸骨前入路,在清晰的视野下,利用先进的显微技术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压迫脊髓的骨化物进行精准、彻底的“雕刻式”切除。李主任结合我院丰富的成功病例,展示了该技术如何有效规避了大血管损伤、胸膜破裂等重大风险,显著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极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02、报告二:精准决策铸高效——“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适应症把握与策略优化”。
脊髓型颈椎病是导致中老年人肢体功能障碍甚至瘫痪的常见原因。对于多节段严重压迫、颈椎后凸畸形或颈椎不稳的患者,单一的前路或后路手术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传统的分期手术(先做前路,恢复后再做后路,或反之)则存在治疗周期长、费用高、患者需承受两次手术痛苦、以及中间期风险增加等问题。
李玉伟主任的第二个报告,直击这一临床痛点,系统介绍了我院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 治疗复杂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的独到经验和技术规范。他并非简单地推崇“一期”手术,而是以大量详实的临床数据和随访结果为基础,深入剖析了该术式的核心——精准把握“适应症”。哪些患者真正需要“一期”?哪些情况可以避免?
李主任的报告,宛如一份详尽的“作战地图”,分享了团队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包括严格的术前评估体系、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设计、娴熟的多学科协作(麻醉、护理、神经监测)、以及精细的围手术期管理。他特别强调了该术式在“一次性解决复杂问题、显著缩短康复周期、降低总体医疗成本、提升患者满意度” 方面的巨大优势,并通过展示患者术前术后的显著对比影像和功能改善情况,有力证明了漯河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在处理复杂颈椎疾病方面,已形成一套高效、安全、成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其技术水平和治疗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PART.03 幕后深耕,实力绽放:漯河脊柱外科的厚积薄发
漯河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团队始终将攻克脊柱外科复杂疑难疾病作为主攻方向,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侧弯/后凸畸形、脊柱肿瘤、脊柱创伤等领域积累了海量成功经验,特别是在上颈椎、胸椎、复杂翻修等高难度手术方面形成了显著技术特色和区域优势。
团队积极引进并娴熟应用O臂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显微镜/内镜微创技术、超声骨刀、高速磨钻等国际前沿设备和技术,将手术精度提升至“毫米级”,极大提升了手术安全性和疗效。本次年会报告的精妙术式,正是精准外科理念与丰富临床经验完美结合的典范。
在王海蛟教授的引领下,科室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富有战斗力的优秀人才梯队。李玉伟主任等骨干力量的快速成长和卓越表现,正是科室重视人才培养、鼓励学术创新的生动体现。团队浓厚的学术氛围、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密切的协作精神,是持续进步的源动力。
PART.04 情系患者,砥砺前行:让顶尖技术惠及更多百姓
“在长沙的讲台上,我们分享技术;回到漯河的手术室里,我们守护生命。”李玉伟主任在会后感慨道,“每一次学术交流,都是为了汲取新知,精进技术,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患者。看到复杂脊柱疾病患者通过我们的努力重新站起来,行走自如,重返生活,是作为医者最大的幸福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