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大全

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大全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

来自: 感控办 吴昊 时间:2025-07-07 点击率: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指患者在手术后一定时间段内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等,无植入物手术30天内发生的感染,有植入物手术(如人工关节)发生于术后1年内。手术部位感染包括表浅切口感染(仅累及切口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感染)、深部切口感染(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和器官或腔隙感染(累及术中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SSI是手术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延缓康复进程,还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加重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也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因此,SSI一直是医疗领域热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预防SSI尤为重要,SSI的预防与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术前感染预防措施

1.应缩短手术患者的术前住院时间。

2.择期手术前宜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择期手术前吸烟患者宜戒烟,结直肠手术成年患者术前宜联合口服抗生素和机械性肠道准备。

4.如存在手术部位以外的感染,宜治愈后再进行择期手术。

5.择期手术前患者应沐浴、清洁手术部位,更换清洁患者服。

6.当毛发影响手术部位操作时应选择不损伤皮肤的方式去除毛发,应于当日临近手术前,在病房或手术部(室)限制区外(术前准备区(间))进行。

7.急诊或有开放伤口的患者,应先简单清洁污渍、血迹、渗出物,遮盖伤口后再进入手术部(室)限制区。

二、手术中感染预防措施

1.择期手术安排应遵循先清洁手术后污染手术的原则。

2.洁净手术间应保持正压通气,保持回风口通畅;保持手术间门关闭,减少开关频次。应限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数量。

3.可复用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置应严格执行清洗、消毒、灭菌及储存相关标准。

4.灭菌包的标识应符合物理、生物、化学等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5.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应更换专用刷手服、鞋帽,佩戴一次性外科

口罩,刷手服上衣应系入裤装内,手术帽应遮盖全部头发及发迹,口罩完全遮住口鼻。参与手术人员更衣前摘除耳环、戒指、手镯等饰物,不宜化妆。

6.手术无菌操作要求如下:

(1)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外科手消毒的规定。

(2)开启的无菌溶液应一人一用。

(3)在放置血管内装置(如中心静脉导管)、脊髓腔和硬膜外麻醉导管,或在配制和给予静脉药物时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应保持最大无菌屏障。

(4)操作应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有效止血,减少坏死组织、异物存留(如缝线、焦化组织、坏死碎屑),消除手术部位死腔。

(5)如果外科医生判断患者手术部位存在严重污染(污染切口和感染切口)时,可决定延期缝合皮肤或敞开切口留待二期缝合。

(6)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是否放置引流管,如果需要,宜使用闭合式引流装置引流。引流切口应尽量避开手术切口,引流管应尽早拔除。放置引流管时不宜延长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

7.围手术期保温要求:

(1)围手术期应维持患者体温正常。

(2)手术冲洗液应使用加温(37℃)的液体。

(3)输血、输液宜加温(37℃),不应使用水浴箱加温。

8.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每台手术后,应清除所有污物,对手术室环境及物体表面进行清洁;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时,应及时采用低毒高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清洁及消毒方法应遵循WS/T 512。

三、手术后感染预防措施

1.在更换敷料前后、与手术部位接触前后均应按要求要求进行手卫生。

2.更换敷料时,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应加强患者术后观察,如出血、感染等征象。

4.应保持切口处敷料干燥,有渗透等情况时及时更换。

5.宜对术后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6.当怀疑手术部位感染与环境因素有关时,应开展微生物学监测。

综上所述,SSI引起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加重因手术引起的疼痛,甚至导致生命危险,增加医疗费用,对医疗卫生系统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预防SSI在其防治中尤为重要,应严格落实术前、术中、术后手术预防措施,有效降低SSI发病率,提升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