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持续提升全市病理诊断质量与规范化水平,强化医疗机构病理科能力建设,漯河市病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于2025年6月24日成功组织召开了2025年第一次质控工作会议暨2025年第一次专题培训会。本次会议采用线上参会模式,汇聚了全市病理质控中心全体专家委员及全市病理同仁参会,议程紧凑,内容丰富。会议由漯河市病理质控中心主任曹东辉主持。
会议上半场:聚焦质评结果,部署年度质控
会议伊始,质控中心秘书吴涵首先对2025年全市病理室间质量评价(EQA)项目结果进行了全面、详实的汇总通报。报告系统展示了各参评单位在不同项目中的表现,客观反映了全市病理检测能力的整体状况。随后,质控中心秘书文渊涛针对2025年全市病理室间质评各项目中发现的关键问题,结合具体案例,对检测流程、技术操作、结果判读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及个性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各位专家共同研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持续改进措施,为后续精准提升指明了方向。
紧接着,全体专家委员重点商讨了2025年漯河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病理科的现场指导评价工作。会议就评价标准细化、评价流程优化、专家分组安排、时间节点设定以及如何通过现场评价有效促进各机构病理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等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最终形成了清晰、可操作的年度现场评价实施方案。
会议下半场:前沿赋能,提升诊断实践
会议下半场转为专题培训模式,聚焦病理诊断常用技术与临床应用热点,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首先漯河市病理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王准证副主任医师以“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为题,深入解读了MSI检测在肿瘤(尤其是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分子分型、林奇综合征筛查、预后评估及免疫治疗疗效预测中的核心价值与规范化检测路径。
随后质控中心委员、漯河市六院病理科主任关三华分享了“PD-L1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策略与挑战”,系统梳理了PD-L1在不同癌种(如非小细胞肺癌、尿路上皮癌等)免疫治疗中的伴随诊断作用,强调了检测平台选择、抗体克隆验证、判读标准统一以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最后漯河市中心医院贾恩朝主治医师汇报了“常见肿瘤HER2检测的规范判读与临床应用更新”,重点围绕乳腺癌、胃癌、尿路上皮癌等常见肿瘤,详细讲解了HER2免疫组化(IHC)与原位杂交(ISH)检测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结果判读要点(包括最新指南更新)、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及其对靶向治疗选择的决定性影响。
会议最后,漯河市病理质控中心主任曹东辉进行了总结发言。曹主任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在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对全体委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她强调各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室间质评和即将开展的现场评价工作,将通报的问题和制定的解决方案落到实处,持续改进;要深刻认识到分子病理检测技术飞速发展对精准诊疗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漯河市病理质控中心将继续发挥引领与督导作用,通过培训、评价、交流等多种形式,全力推动全市病理诊断质量的同质化与标准化进程,为临床提供更可靠、更精准的病理诊断支持。
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为漯河市2025年度病理质控工作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并通过前沿专题培训有效提升了专业人员的诊断能力,对推动全市病理诊断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